二期农场宣传栏内容
一 、“新生生农场”介绍
二期“新生生农场”实践基地,是我校除了“学校本部”和“户外拓训场地”之外的又一处供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新生生农场”之名取义百年前叶圣陶先生创办之“生生农场”。我们将以叶老的“生生农场”教育思想为指导,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努力使“学农、识农、研农”基地成为新时代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有标杆意义的教育“试验田”。“新生生农场”于2013年开始筹建,于2015年3月基本完工,9月投入正式运行。农场占地约30亩,建有农业生态群落区:浅水湿地、池塘饲养、水田、旱地、果园等若干劳动实践体验区域;现代高科技农业区:1000M2现代农业温控大棚;新能源利用区:太阳能设施设备,利用太阳能局部灌溉、喷洒、照明、温控等,集“识农、学农、研农”实践、体验、感悟于一体,既能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场地,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又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期我们还将在“区教技中心”和“浙江工业大学”网络技术支持下,设想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概念,规划“网上智慧农场”,争取学农、识农、研农“线上、线下”互动,为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二、农耕体验课程
“新生生农场”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识农(小学)、学农(中学)、研农(高中)为出发点,将整个农场作为学生动手实践的“农业试验田”(能容纳200人左右,完成1小时参观,2小时实践的课程安排)融入“基地+学校+家庭”的课程教育模式。同时,农场以学生体验式学习为主,重在认识农业发展史和传统农耕文化,以及农业科技的应用,区别于一般的农庄生态园,突出“农业科技含量”和“可体验性”。小学课程:“锄草劳动体验”、“松土劳动体验”、“采茶劳动体验”、“红薯种植体验”、“无土栽培尝试体验”、“土壤PH测定”等系列课程。初二课程:“番茄的种植与采摘”、“果树的扦插、嫁接体验”、“菌类植物的种植体验”、 “多肉等观赏植物的种植”等农耕系列课程。高二课程:“青菜的育苗和移栽定植”、“蔬菜的田间管理”、“果树的扦插、嫁接体验”、“植物的杂交试验”等系列课程。学生在新生生农场的实践活动以课程为载体,旨在通过师生共同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爱三农、爱科技、爱实践的能力和情感,全面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农耕体验实践
(学生活动照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