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基地认定自评报告
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基地认定自评报告
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吴中基地)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实施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要求,江苏省教育厅特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基地认定标准》。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吴中基地)从2011年开始成立以来,已有10年的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经验,其中“劳动教育”历来是我校重要的课程内容,现对标“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基地认定标准”,作如下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地)概述:
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是吴中区人民政府于2011年投资建设的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型学校。学校由本部、二期农场、缥缈峰景区拓训场地三个部分组成。另外还租赁西山“绿光农场”的部分场所和农田,开展手工业与劳动教育课程,与“园博园”“消夏湾粮仓”“金满庭农业园”“吴中区劳模馆”等单位合作,打造“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爱国教育”等校外基地,总占地面积达8705亩。
学校(基地)肩负着全区7万多名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全区小学四六年级、初二、高二(含职高)来校参加为期2天1夜的综合实践活动。10年来接待各地各类学生70余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学校(基地)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
学校(基地)坐落在“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 的历史古镇和国家级旅游胜地——西山岛 (金庭镇)上,此地还是4A级的“国家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学校本部占地面积为约25亩,另在学校附近建立了30亩左右的二期学农识农“新生生农场”;还与金庭镇缥缈峰景区合作开发了水月坞内约150亩,建设了学农、学军等拓展训练场地;与“园博园”(3000亩)“消夏湾粮仓”(3000亩)“金满庭农业园”(2000亩)“绿光农场”(500亩)等单位合作,打造“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等校外基地,总占地面积达8705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加上二期建筑面积、园博园、绿光农场等场馆面积,总面积超60000平方米。学校单次集中接待学生可达1700人以上,有满足1700人以上的食宿设施;年接待学生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研学实践等超60000人次以上。
三、学校(基地)的运行管理
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独立建制,隶属于吴中区教育局管理。教师核定编制24人,现有编制21人,年金制新教师2人,临时工12人;食堂人员由我校自行管理,保洁、保安、农场用工则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
其他的运行管理方法,如人事管理制度、职称晋升方法、作息时间制度、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管理方法均参照区里其他普通中小学校。
四、学校(基地)师资力量
我校现有22名专任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6名,大学本科15名,专科2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知名校长1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3名。职称方面其中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名;一级教师10人,初级5人,平均年龄在42岁左右。学校与“园博园”“消夏湾粮仓”“金满庭农业园”“绿光农场”“太湖戒毒所”“区疾控中心”“区红十字会”“区劳模馆”“云逸拓训公司”等单位合作,拥有一支资质优异、专业扎实、人数超过100人的外聘专家和团队。
五、学校(基地)实践课程
学校的常规实践活动课程有:生活教育、爱国教育、生命安全、劳动教育、德善教育、灯谜猜射、手工制作、家政、法制、禁毒、防艾、健康、消防、环保、防灾、多米诺、沙雕、射箭、射击、串珠、陶艺、制茶、茶艺、曲艺、航模、液压机械、电脑装配、拓展训练、专题讲座、联欢会、晨练等。还与西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合作,开发了“石文化”探究课程;与林屋洞景区合作,开发了“梅文化”探究和“喀斯特地貌”探究课程;与石公山景区合作,开发了“拓展训练”、“太湖石”探究、西山“生物种类”探究等课程;与苏州太湖戒毒所、吴中区疾控中心合作,开发了“禁毒”教育、“防艾”教育、“法制”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等校外基地;与吴中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发“心肺复苏”“急救护理”“生命教育”等课程;与“吴中区劳模馆”合作,定期邀请地方劳模来校讲座;与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设立“苏州市灯谜文化实践基地”,与西山“绿光农场”“金满庭农业园”“园博园”“魔菇未来营”等单位合作,打造“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等校外基地。学校还利用国家彩票基金项目资金打造了“物联网智慧校园”“创客教室”、建造了的“德善书院”和“微电影制作”主题室。
六、学校(基地)劳动教育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育并举”,把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吴中基地将“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实施与落实。
1、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学校因地制宜,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开发适应时代的、当地实际的劳动教育方式;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注重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课程化、系列化、层级化,统一组织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提高教育效果。我校作为吴中区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专课”学校,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课程建设中也不断渗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也成为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校有农业生产劳动(翻地、锄草、穴盘育苗、移栽定植、果蔬采摘等)、家政生活劳动(内务整理、宿舍保洁、包馄饨、包粽子、烧菜饭、豆花制作等)、科学与工业劳动(木工制作、陶艺DIY、衍纸、动力机械、液压机械等)、商业与服务业体验(景区门票设计、茶艺包装设计等)等劳动方面的课程内容。
3、凝聚劳动教育合力。
学校(基地)积极发挥基地在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上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协助吴中区教育局《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做好劳动教育的相关引领工作。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利用网络平台与对方老师与家长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对方学校和学生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自觉参与社会公益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依靠区、镇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安排,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和校外实践基地作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学校与“消夏湾粮仓”“金满庭农业园”“园博园”“魔菇未来营”等单位合作,拓展了学生劳动实践的资源,全方位服务学生学农、学工、志愿者服务等劳动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加强劳动教育教科研究
学校落实教育部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严格遵循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并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吴中基地借助苏州市教科院专家的力量,合作编写了国家级的劳动教育实践教材,全体青年教师加入了编写组,如今已经完成初稿,正在修改过程中。学校还组织编写“水稻的一生”的校本教材,现在处于启动阶段。劳动教材的编写注重教学目标的形成、课时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基地建立了学生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的满意度调查机制,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基地与对方学校合作,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智慧基地平台做好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建有学生劳动教育平时表现和学段综合评价档案,学生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生评先评优、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基地与吴中区教技中心合作,利用多媒体云平台,建立全区学生劳动教育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使劳动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更好推动劳动教育有效实施。
通过学习与实践,吴中基地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知、做中获,培养学生形成劳动观念和精神、劳动能力和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加强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提升,有助于拓展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形式,有助于促进我校教师劳动教育教科研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学校发展能力与层次。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实践中,吴中基地将对标“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基地认定标准”,提升经验,完善不足,充分发挥好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示范基地的教育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接班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